您的位置: 首页 >德育工作>心理健康教育>详细内容

心理健康教育

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9-09-09 00:00:0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人文底蕴、科学精神、学会学习、健康生活、责任担当、实践创新6大要素,而在中学生核心素养六大要素中,“责任担当”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点,是决定“大写的人”顶天立地的关键。只有让学生养成了责任担当,我们的青少年才能真正让自己的青春韶华在奋斗中发出璀璨的光芒,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,并身体力行,开拓创新,众志成城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。

那么,我们究竟需要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呢?

一.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责任担当。学习是中小学生最主要的任务,为此,首先就是要让他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,学习好坏,都得自己负责。只有当他们树立了一种对学习的担当意识,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,奠定乐学、好学、会学的学习基础。

二.培养学生对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负责的责任担当。奥斯特洛夫斯基说,“人,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。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。”而健康则是人的生命的重要保证。尊重生命,爱惜健康,既是一种美德,更是一份责任。不伤害自己和他人,养成积极进取、健康向上的生命情怀,是上对国家民族,下对自己和家庭应有的担当。从小对孩子进行生命关爱教育,是对他人生的奠基。

三.培养学生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担当。团队精神、合作意识,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。一个人要对集体负责,首先要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,认识到自身的价值,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一员的重要性,从而热爱自己的集体,对集体担当负责。同时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学会赏识他人,修正自己,产生集体的归属感。一方面引导他们学习彼此的优点,在前进中共勉;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包容彼此的不足,在互勉中共进。

四.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的责任担当。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”何况孩子。但能否养成知错必改的思想意识则又是另一回事。为此,对学生的过错,教师和家长不应大包大揽,撇下孩子主动揽责,模糊孩子的是非观念,而应教育孩子明辨是非,主动担责,养成正确的担当意识。当我们不过度的保护孩子,而是真诚地指出孩子的问题和错误,引导学生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,把尊严用实际行动拾回,学生才会越来越意识到尊严的真正价值,正所谓“知耻而后勇”,从而养成正确的自我担当意识。

大时代需要大担当,大教育呼唤大情怀。责任意识和担当情怀将是广大青年学生投身社会、报效祖国的巨大精神力量。

 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